不知不觉一晃眼已经从开始工作已经过去了三年多,有不少坎坷也有不少收获。目前还是一个初级码农,正努力朝着工程师的方向努力。借着跨年简单记录下这一年工作的感受。
工作还是在同一个小公司。从当初的修 bug 打杂写脚本等等小活开始,到最近开始接手一个小规模的 Golang 项目。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收获,也从跌跌撞撞中学习软技巧,比如如何有效沟通交流,如何规划和管理项目的时间,质量等等。
和 CTO 的交流中也收获了不少。我想最重要的一课应该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一个码农/程序员到一个工程师的距离。一个码农可能有很好的技术实力,能够按时按量完成管理者布置的任务,并提交高质量的代码,但通常会满足于完成任务,在很多软技术方面有所欠缺,比如沟通,协调,管理等等。一个软件工程师在码农的基础上,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有更多的大局观,而且有一定的领导能力。比如,在技术上能够有技术眼光,理解一个领域的技术选型,指导一个项目的技术方向,并提出解决方案等等,而不是盲目满足于完成布置的任务。在公司内部能够理解项目要求,协调工作量,评估不同解决方案的要求和风险并较为准确地估计项目所需时间,并以此控制项目进度,等等。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并深以为然:“一个软件工程师常犯的错误是,他们的职业是写软件。实际上,他们的职业是解决问题,软件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当然,思维上的转型并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需要多年的经验和学习才能在技术和管理上同时做到高效。
上述的几条我感觉我都还没有做到,但是感觉比初毕业时已经有了一些进步。继续努力成为一名高效工程师仍是我在 2019 的目标。
2018 年在公司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同事。他们都技术过硬身怀绝技。这是我在公司最大的收获之一。
但是在技术上我还是感觉到没有得到足够的进步。自从毕业后就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性地学习,需要一点点地挤时间。这会是我希望在新一年改善的,尽量减少干扰和懒惰。
技术方向上我觉得继续学习后端和系统方向,理解分布式系统和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架构。继续深入学习 Golang,C/C++ 和 Python。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时代,机器学习系统的性能会是个很有趣的方向。今后几年不出意外我会继续朝这个方向发展,希望能够从修 bug 开始到真正解决一些工程上的问题。
2018 年开始督促自己较为规律地写作,从读书笔记到随笔到技术,但是翻出来发现还是太少。新的一年愿望还是不变:多读多写。更频繁地写些小篇幅,想到哪写到哪,可能比大篇幅更有效,也更容易坚持。
总之,我预感 2019 会是充满更多机会和挑战的一年,会需要更多的努力,也会有更多收获的喜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