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有声书上听完了菲尔·奈特(Phil Knight)的自传《鞋狗》(Shoe Dog)。

整本书非常有趣,讲述了耐克早年的发家史。整本书并没有花详细篇幅将他如何把耐克做到今天全世界最大的时装品牌,而是更多篇幅说他当年最早胼手胝足创业的事情。

菲尔·奈特早年从斯坦福毕业,在战后不久的日本当过背包客。在此期间了解到日本工厂制鞋工厂,从而萌生了代理在美国卖鞋的想法。那个时候他甚至没有成立公司,只能谎称自己有一家“蓝丝带”公司。

最早期和日本的一家鞋厂做代理,在美国销售。菲尔·奈特自己也是一名田径运动员,可能因为这一点,他对跑鞋非常执迷。后来和自己的教练成立了蓝丝带鞋品牌。

后来他经历了辛苦筹钱,招募同伙,扩张业务,和同事谈判股权等等创业必经之路。那个时候的银行不愿贷给没有净资产(equity)的小公司,尽管他们的蓝丝带销量不停地翻倍,但是融资导致扩张受限。

这和如今的风投的逻辑很不一样。菲尔·奈特也在书中大加抱怨。如果这些银行的思路再活跃一些,或是能有一点开放性,他们业务的增长可能会更加迅猛。

后来他无意间得知,和他合作的日本工厂在和不同的代理商竞争。他亲自飞到日本公司总部和上司谈判,达成妥协。

上述这一切,都是他兼职完成的工作。完全来自于他对鞋和这份事业的热爱。后来,他辞去了普华永道会计师的正式工作,全心投入创业。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措:放弃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而全心投入一份完全未知的生意。正常人很难承担这样的风险。

后来他和日本总代理合作崩溃,正式开始寻找新的代工企业,并创立了新的公司名称和 Logo。他选了一名希腊女神的名字,这也是公司名称耐克(Nike)的由来。

后来他也遇到了无数头疼的问题,一路艰险:他的新工厂质量不合格,却因为长期客户积累的信任得到挽救。和日本母公司决裂,和日本工厂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官司。他们的公司因为出口税务问题和税务局打官司,等等。幸运的是,每次经历绝境,他和团队都能够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菲尔·奈特的创业经历代表了一个创业者应该有的素质:闯劲,敢于冒险,对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对自己的田径运动和跑鞋有着无比的痴迷。企业家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的人。奈特本身就是这样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有幸地找到了一批这样志同道合的人。

这本书没有讲述任何管理知识,没有讲如何扩张公司,没有商业课程。但书里的故事就是对创业者最好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