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好像还在昨天,一转眼 10 年过去了。
2010 年我进入大学已有一年,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茫然也有憧憬,还在每天发愁绩点的问题。那时候人们还在回味奥运会的盛典。那还是一个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刚刚开始蓬勃发展的年代,谷歌维基等网站还能访问,微信、快手、抖音还没有问世,腾讯、淘宝、校内和微博正逐渐占据我们生活的年代。那是智能手机刚刚普及,苹果和安卓大战的年代。
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决定学习计算机,还在茫然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在哪里。那时候的我还在乐此不疲地从事社团活动,在实验室折腾电路板,在各种论坛和微博上和人拌嘴。
非常感激大学时光教会我的很多东西。那时候刚刚开始接触科研,后来在社团活动中接触到计算机等等的话题,开始被其吸引。看到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第一次大致地了解到硅谷和创业。第一次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经历了准备各种英语考试的痛苦,第一次认识了罗永浩这个“英语老师”,和他的“朋友们”。那时候以 Geek 自居,开始囫囵吞枣地翻阅各种专业的书籍希望找到答案,开始折腾各种数字有关的东西:给自己手机刷机甚至拆开试图修理,给笔记本刷 Linux,第一次折腾用 WordPress 建站等等。也是这些经历,让我逐渐产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后来抱着紧张激动的心情进入美国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完全不同的课业压力,经历了不少痛苦的日夜试图跟上课程进度。在美读研的经历不仅让我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也让我发觉性格处事上懒惰草率等弱点。那段时间会每天犯愁,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选择。万幸的是我居然最终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顺利毕业。
毕业后决定加入程序员大军在美求职,并在经历了多轮焦头烂额的面试后有幸被三星收留,开始码农的职业生涯。再后来在北美职场上经历了更多有趣的事情,包括加入创业公司,以及后来的被收购等等。目前我还在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初期,期望能够通过更多的摸爬滚打,继续沉积经验。非常感激能够在这段时间得到的磨砺,和来自各个朋友,教授,和同事的指点帮助。
这十年的很多时间几乎都是在焦虑和迷茫中度过。所幸的是,在我有意无意地走进新的环境里后,接受了更多的挑战,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看清前面的方向。过去十年选择走出舒适区去接受了让我紧张刺激的挑战,去做我从来没有尝试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非常幸运的是,从现在回顾这些挑战都没有让我后悔过。感谢这些年的经历,也感谢这些年对我有过帮助的人让我经历了这些成长。
据说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焦虑迷茫这种感觉我依然会有,但不再会再像陷入完全失落无助当中。我觉得走出焦虑迷茫的最好方法,无非是继续学习提高认知,避开纷繁的信息噪音,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并接受挑战。
过去经常听到的另一个概念是财务自由。我有一个可能小众的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陷入焦虑的伪感念。很多推崇“财务自由”的自媒体通常宣传方式是将“财务”和“自由”分成两个对立的概念:只有拥有财务,你才能拥有自由,并将其推崇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的奋斗目标。我觉得这是一种误导:这种说法认为只有不需要工作,生活才能够自由。这很可能是一个本身就焦虑的社会孳生出的观念:希望能够拥有足够的存款,希望摆脱繁重的工作压力,希望过上逍遥的生活。
但我并不觉得找到一份与自己兴趣相吻合、能够对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工作会和个人的自由相冲突。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实现一定的财务富余,并能够在不断的工作挑战中逐渐靠近自己的梦想,那么他就已经比绝大多数人拥有更多的自由。
在财务之外,真正限制人自由的无非是认知上的限制,和创造上的自由。只有在认知上的局限才是最大的限制。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智自由创造,并获得成就感的人,才能够达到真正的自由。
诚然,能够实现这一点本身也需要非常多的努力,甚至需要不少运气。这也会是我新的十年里的方向。
过去的十年经历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完全模糊,到在一次次摸索中逐渐摆脱焦虑,并从一次次挑战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最大的感受是:这个世界很大很精彩,但最大的限制还是自己的能力。
愿下一个十年以我的知识眼界,能够对这个汹涌变幻的世界有更好的把握。
过去的十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以我在一个从学校这个象牙塔到码农圈这个象牙塔里的经历,只能管中窥豹回味一下我看到的一点变化。
2010 年的 iPhone 4 发布会好像还在昨天,乔老爷子满面微笑向世人公布苹果的最新成果,开启了一个新的年代。
从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普及,到今天国内支付宝微信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混迹技术圈的人我看到最大的变化是移动平台和互联网普及:从微博开始各类社交媒体曾出不穷,Uber 和各类共享经济平台也开始涌现。人们生活开始变得数字化,社交化,也变得更加便捷。现在国内人们生活已经在数字化上实现了飞跃式发展,甚至几乎完全实现了交易数字化。
这十年出现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AI)热潮并带动了新一轮产业和产品的发展。2016 年,AI 首次在围棋上击败了人类大师,并带动了计算机业新的热潮。
不出意外,以深度计算为主的 AI 技术在新的十年里将继续是计算机圈里的热门话题。就像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成熟给创新带来发展平台一样,AI 的成熟也会给更多我们目前还无法想象的创新应用带来用武之地,从广告,到自动驾驶,到医疗,法律,甚至是我们从来无法想象的领域。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最大价值不仅是提高了生产力,让人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还给人提供了新的创作能力和分享平台。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在慢慢成为我们意识和能力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一部分,以及我们表达和表现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互相轻松远程互相转账,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和短片制作人发布自己作品的年代,这是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工具是我们大脑的延伸。就像谷歌维基成为我们研究搜索的一部分,Photoshop 成为我们创作的一部分一样,软件为我们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工具,也同时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今后的 AI 会为我们提供更加强大的延伸的大脑。
我希望在今后的十年里,能够看到 AI 或是其他技术能够在类似的方向上有所进步:让它真正成为为每一个独立的人赋能的工具,而不是彻底沦为成为大公司吸取数据的手段。
另外,和互联网产业遇到春天和寒冬一样,可预见新的技术发展在未来也会经历快速增长和放缓的周期。如果不出意料,如今蓬勃发展的 AI,区块链等技术,很可能会重新在未来经历一个冬天。可能是长期的增长逐渐放缓,也可能是技术遇到瓶颈,和前几次出现过的 AI 冬天一样。当人类对 AI 的期望过高,却没有任何办法解决的时候(如,在近些年烧了不少钱,还一直没有实现的 L5 自动驾驶),对 AI 产业的风险投资,甚至基础研究的投资可能就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虽然我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但市场上的情绪总会造成周期,这恐怕在科技行业中也无法避免。
国内各类的基础建设,如高铁,通讯技术,等等,依然在不断发展。这也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发达的移动技术支撑,就不会有微信,没有视频流技术和网络设施的完善,也就不会有快手抖音,没有地图技术和移动端卫星定位,就不会有 Uber 和滴滴,等等。
因此我觉得在新的年代里,预防冬天最重要的还会是基础学科基础建设的发展,而不是堆积泡沫。如之前的互联网基础建设,电路技术,和关键软件技术:如操作系统,编译器,算法,等等,和未来的基础设施:如新的 5G通讯技术,新的电池技术,和开拓性的技术:如量子计算,等等。
对于技术人个人来说,预防冬天的最好途径莫过于掌握扎实的基础技术,高效的学习能力,另外,还需要对新技术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不断学习的热忱。未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总会少不了前期辛苦耕耘,前瞻方向,和创造平台的人。
有人说预测未来的技术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我能肯定的是:未来十年新的火热的科技,依然会离不开今天的基础技术和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未来的创新,或大或小,一定有今天的技术作为基础。它可能是 5G 的普及,量子计算的商用化,也可能是我们今天依然无法想象的技术和创新。这一点不仅限计算机业。互联网和 IT 领域之外的技术领域都有发展,只是我没有更多的关注,比如从新能源,通讯,到生物医学,基因工程等等。
我的另一点预测是,技术在欠发达地区依然没有普及,将新的技术带给所有人也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比如比尔盖茨的马桶。普及科技带给人的福祉还会继续是新一个年代里的重要话题之一。
能够肯定的是,新的年代一定会有诸多领域带来这样令人激动的创新,会有无数新的机会等待我们。
技术发展给人带来了便利和生产力的增长。这枚硬币的另一面是它对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也是我最近十年来最明显的感受:人们好像越发控制不住科技这头巨兽对社会的冲击。
2010 年,在经历了一系列来自政府的指控和施压后,谷歌宣布退出中国。从这一事件起,后来的中国网络逐渐地走向了封闭。维基百科等等网站逐一从国内消失。
2013 年,斯诺登事件,让世界第一次知道美国政府一直在大规模监视自己的公民。
2016 年,美国大选,后来人们知道脸书上的针对性广告为大选提供了弹药。这就是后来的“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丑闻。特朗普上任后,美国迎来了一个“后真相”时代。
2018 年,首个经过基因改造的婴儿双胞胎诞生,引起世界对基因改造伦理的火热争论。
我觉得和工具一样,科技本身是中立的。但是科技的使用者可以有善恶偏好。科技的能力会放大人性中的善,也能放大人性中的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年代,日新月异的大数据,互联网,AI,基因工程,等等技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问题,我们不可能用旧的伦理和思路操控新技术带来解决它们。
但是在国内,我的印象是好像投资大数据,互联网和 AI 的人多,讨论相关伦理方面问题的人很少,起码比例严重失衡。在发展技术的同时没有合适的框架去理解和引导技术的发展,人性中的恶可能会进一步被释放。今天我们看到互联网给人带来的种种危机,在 AI 发展的年代里只有可能会进一步被放大,甚至带来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问题。
我在过去十年接触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先驱的思想,了解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SF), 电子前哨基金会(EFF),维基百科(Wikipedia),Mozilla,John Perry Barlow,Aaron Swartz 等等组织和个人背后的经历和故事,了解先驱们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可能带来的美好世界的愿景。这是这十年里对我影响很大的精神。
当初计算机和互联网非常吸引我,一方面也是它在这方面的魔力:它只需要非常小的成本,却能够带来无限获取信息的自由,和无限创造的可能。你可以在这一片土地上尽情地满足你的求知欲,尽情地发挥你创造的空间。至少在早期黑客们的眼中,这将会是一片乐土,而且终究有一天,这片乐土将会延伸到整个世界。
很可惜的是这些愿景并没有全部实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不可能不考虑到人性的复杂。这些技术带来的伦理难题会和技术问题本身一样棘手,而且急需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认识,需要更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法。新的年代里,技术伦理会比任何一个时候都重要。
过去的十年里,由比特币热潮带动,区块链和分布式网络(如 IPFS,Beaker 浏览器等等)又重新获得发展,有人开始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是“正义”的技术。我对类似技术乌托邦主义一直抱有怀疑:他们相信通过创造合适的技术,就能一举解决社会上的各类问题。这类想法好像过于天真:他们完全无视社会对他们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用户使用习惯,社会背景等等问题,企图通过单一的技术完全扭转人的概念,只会是徒劳无功。
当然并没有低视这些项目做出的贡献。但需要完全解决科技和社会交叉点上的问题,需要科技和社会的结合才能解决。技术项目需要为解决问题作出催化剂的作用,但并不能成为唯一的答案。
也就是说,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有人理解社会背景,社会秩序的由来,基本的伦理学知识,实现技术,管理技术和推广技术的能力,还需要有创造力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当然所有这些任务不会都落在同一个人身上,但我们需要跨学科的人和跨学科的对话解决技术伦理上的问题。
有很多讨论在国内可能会非常棘手,比如言论自由,数据隐私,个人数字权利等等话题。
我也深信不疑:在数字化时代,接触数字和通过数字提升认知的能力将会决定一个人,甚至一个社会的进步。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由一个人为形成的数字壁垒,将会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我希望在面临经济的高速发展后,国内社会会越发对个人权益更加重视。这也是我对未来十年的一点期盼。在引起更多人的意识后,我们起码能够有相同的共识展开心平气和的讨论。
就和前面说的一样,我觉得,以我目前的认知和能力还远远无法支撑我完全理解这些话题。但我会持续关注这些问题,因为我觉得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
新的年代会有诸多类似的种种重要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抱歉,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有一点不知所云。
过去一个年代里的变化还有太多,以我目前的眼光想要理解和解释会有些捉襟见肘。也没有时间一一提及。
比如,过去的年代,世界里正在慢慢从一次金融危机中复苏。但是下一次经济会经历怎样的周期?
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应该如何理解。中美两国之间一直是亦敌亦友的关系,而且逐渐成为世界的两个最重要且不兼容的意识形态的对抗。这个关系会走向什么方向?
比如,这个世界在过去的一个年代里仍处在不少不安之中。这十年据说是自由主义收到消退威胁的十年:强人政治复苏,言论和新闻自由出现消退,街头政治带来动荡,等等。我们会如何应对?
眼光放近一些:科技圈发展的周期会在新的十年里如何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新的机会?作为技术人我们应该如何把握?
码农的生存条件将会如何?作为码农我们会何去何从?
这可能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问题。只是我发现如今我却无从下手解答。
新的年代里我对自己的期望是,在职业生涯的初期继续提升我专业领域的技能,并提高自己对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更加关注时事的发展,更求是地看清这个世界。
新的年代里我能看到更多的问题,试图理解并试图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新的年代里我依然能够不忘初心,希望进一步靠近以技术改变社会的梦想。
希望新的年代我会迎来更多的变化,能看到更大的充满未知的世界。
但我能够确定的是,未来十年的世界依然会充满机会和挑战。
Leave a Reply